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日輻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時以上,理論儲量達每年1.7萬億噸標準煤,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廣闊。從全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來看,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大部以及云南、廣東、海南等部分低緯度地帶均為太陽能資源豐富或較豐富的地區。
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的應用空間也非常廣闊。 ,我國有荒漠面積100余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如果利用荒漠安裝并網太陽能發電系統則可以提供非常可觀的電量。這是國家能源開發與使用上的飛躍,減少燃煤的使用,有利于改善我們周遭的大氣環境,自2010年至2015 年五年來,我國的燃煤使用量正逐年減少,相比較于2010年的燃煤使用量,2015年減少了857萬噸,這也是國家正用新型潔凈能源逐步取代舊有污染性不可再生能源的間接數據表現。
隨著太陽能產業的全面化發展與應用的成熟化,防爆電伴熱帶產業也隨之邁上康莊大道,改革開放40多年里,防爆電伴熱帶產業可以說是發展迅速,從無到有,從萌芽到成熟,電伴熱帶產業的發展之路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四十多年前,我國的國力發展正趨于弱勢,十年動亂才堪堪過去10多年,改革開放政策也才實施了沒多久,正是休養生息時期,也是全民謀發展的時代,管道電伴熱帶技術在那個時代進入中國,可以說并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時期,當時國家的科技、經濟以及生產力都處于摸索發展階段,在能源轉換方面更多的是使用火能轉換,燃煤成為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電能轉換率低下以及電伴熱帶技術的能源損耗在40多年前是難以承受的,因此在那個時代,即使管道電伴熱帶技術是先進的管線防凍、保溫方式也注定在推行的時候步履艱難。但是管道電伴熱帶技術畢竟是先進的管道伴熱防凍方式,國內伴熱領域內的學者、專家并沒有摒棄它,仍然對管道電伴熱帶技術進行研發與改進,通過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隨著國家經濟、能源的長足發展,管道電伴熱帶技術開始成熟發展,一系列的電伴熱帶產品,在各個不同環境中發揮著作用。太陽能電伴熱帶在寒溫下保障著家庭生活用水的給水使用,防爆電伴熱帶、MI加熱電纜在工業危險區域的伴熱保溫表現出色,獲得使用者們的廣泛認可。
時光飛逝,21世紀的今天,電伴熱帶技術迎來創新、變革發展時期,在原有成熟化電伴熱帶系列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創新與改進使之更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國產三代太陽能專用電伴熱帶研發成功,無啟動電流,剔除火災隱患,恒定功率,節能更環保,獨特的纏繞式發熱絲技術,使用壽命是原有電伴熱帶的3-5倍。
電伴熱帶(電熱帶)正以其特有的使用特性,展現著它獨有的魅力。
太陽能專用電熱帶使用場所圖:
太陽能專用電熱帶產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