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自改革開放以來,封閉多年的中國開始真正的騰飛,經濟開始不斷發展,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經濟發展之后帶來的環境問題呢?20世紀的英國因為過度燃煤化發展,而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英國倫敦也被稱之為‘霧都’,20世紀的英國可以說是我們現在中國環境問題的一個寫照,改革開放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讓環境污染成為中國發展過程中的‘攔路虎、催命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提煉一噸鋼的鋼鐵就等于要消耗600公斤煤,3-6噸的水就會產生1.53公斤的二氧化硫以及11公斤煙塵,而我國在2014年整年消耗的燃煤總數為42.6億噸,將全世界燃煤國家排榜列表,列出前十的燃煤國家,中國無疑名列榜首甚至比全世界燃煤數量2到10位的國家相加的總數還多,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中國正透支著自身生活環境的生命力來發展本身經濟,這是一種落后的經濟發展理念,某些政府領導所倡導的所謂的先發展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方針根本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發展言論,無亂是大氣污染還是水污染,治理往往比污染要難上好幾百倍,治理比污染投入的更多,為什么不在 發展之初就進行保護?這十分值得我們反思。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穩健發展是根本,環境治理必然要從本質上開始,節能、綠色、低碳理念已經開始形成,作為燃煤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現在正逐步邁向新能源發展方向,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的逐漸普及正慢慢緩解著火力燃煤發電的壓力。這個轉型時間稍稍有些漫長,但是不可否認,新能源正是改善環境的一大利器。但是在這個轉型期內,我們不僅僅等待,節約資源是每個國人所應盡的義務,節能節電從基本做起,從現在開始改變傳統伴熱方式,選擇伴熱新方式。
我國是一個多維度氣候多變型國家,中國北部地區冬季氣溫寒冷,少數地區冬季溫度甚至達到零下40攝氏度,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必然需要采暖,建國初期由于技術問題和國力發展因素,北方地區實行的是集中供暖方式,每個小區都有鍋爐房,鍋爐房、采暖管道遍布北方地區,大面積使用燃煤供暖,使得大氣污染開始加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使用電伴熱采暖取代燃煤鍋爐集中供暖勢在必行。
21世紀的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電伴熱采暖成為解決北方燃煤采暖弊端的 好選擇,不用燃煤,不用鍋爐,不用敷設管道,潔凈的能源,完全符合現如今的環保理念。尤其是電伴熱家族中的新成員,自限溫電熱帶(自控溫電熱帶),設計理念就是節能、低碳與環保,自控溫電熱帶的電熱元件,是在兩根平行金屬母線之間均勻地擠包一層PTC 材料制成的芯帶。電纜一端的兩根母線與電源接通時,電流從一根母線橫向流過PTC 材料層到達另一根母線,PTC 層就是連續并聯在母線之間的電阻發熱體,將電能轉化成熱能,對操作系統進行伴熱保溫。芯帶電阻隨溫度升高增大,到了高阻區,電阻大到幾乎阻斷電流,芯帶溫度便達到高限不再升高卻自動限溫。自限溫伴熱帶的輸出功率主要受控于傳熱過程以被加熱體系的溫度。 PTC 效應即電阻正溫度系數效應(Postive Tempcrature coefficient),特指材料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并在某一溫區急劇增大的特性。具有PTC 效應的材料稱為PTC 材料。自控溫伴熱帶具有自動調節輸出功率性能,因此不會因自身發熱而燒毀,可因實際需要熱量進行補償,故為新一代節能型電伴熱帶產品。其特點在低溫狀態表現更為明顯,通電起動速度快,發熱溫度均勻,每米能耗比傳統伴熱方式要低的多,比如在相同環境溫度下,以零下20攝氏度為例,為100米的自來水管道伴熱保溫,采用燃煤熱水伴熱方式,每小時必須消耗標準燃煤10公斤,每公斤標準燃煤會產生0.23公斤的二氧化硫,0.45公斤的煙塵,這些污染物從鍋爐房的煙囪中未經處理就排放到大氣中,必然引起嚴重的大氣污染,而自限溫電熱帶則不然,同樣100米的自來水管道,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下,通電啟動,每米15W的耗電量,就等于該百米管道每小只要消耗1.5度電,當管道溫度達到維持溫度上線時,自限溫電伴熱帶的熱量逐漸減少,輸出功率也逐漸減少,新型節能型自限溫伴熱帶的耗電量一般為額定功率的60%,我國是燃煤火力發電大國,每一度電的燃煤量為120克,采用電伴熱帶為管道伴熱保溫,從數據上就能看出相比傳統的鍋爐熱水伴熱,電伴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燃煤對大氣的污染,在能源轉型期的現在更符合國情。
處于能源轉型期的現在,電伴熱讓節能、低碳、環保更簡單,使用電伴熱帶我們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更美好。